中國人一直都有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奮發讀書,光耀門楣。這其中,有些孩子符合了大人的期待,在學業中取得了成就。但也有不少的孩子,或許不感興趣,或許無能為力,然後再挫敗與批評中逐漸失去向學的心,一遍一遍的失敗,讓孩子習得了無助,然後放棄了自己。
1983年,美國的迦納博士在《智力架構》一書中,提出了「多元智慧論」,認為每個人的智慧是由八種心智能力所組成。這八種智慧分別是:語文智慧、邏輯-數學智慧、空間智慧、肢體動覺智慧、音樂智慧、人際智慧、內省智慧、自然觀察者智慧。

迦納的理論,讓我們的眼界更為開闊,不再侷限於「智育掛帥」的迷思中。畢竟,傳統的測驗評量考試及智力測驗,所重視的只有語言智慧及數學-邏輯智慧兩種能力,大多數在傳統教育制度下備受肯定的孩子,都是這兩方面較優秀的一群,對於其他的孩子,是相當不公平的。

「多元智慧論」提醒我們:每一個孩子都很聰明,都有著無限的可能性,只是他們展現的方式不同,或許明顯的表現在人們面前,或許需要長輩細心發掘。身邊的大人可以催化孩子們多元智慧的發展,卻也極可能在無意間扼殺了他們的潛力!

所以,在多元的社會中,我們為人師長的人,是應該對多元智慧有一定的了解。因為孩子們獨特的潛能,需要長輩的啟發、支持和鼓勵。我們提供適合的空間與學習方式來幫助、引導他們,並且用接納和欣賞的眼光去面對孩子的成就,讓孩子們不但能發揮自己的強勢智慧,同時也能了解自己的弱勢智慧,進而能夠運用他的強勢智慧補強自己的弱勢智慧。

在學習中,如果能讓孩子們以強勢智慧獲得成功的經驗,進而產生信心和自尊,他們將更能體驗學習的樂趣。當孩子們的學習經驗不再是一連串的失敗與打擊時,相信他們不再視學習為畏途,視學校如牢籠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90960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