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台灣一村一學校 現在學生未達50、100人便可能廢校
窮政府廢校省經費,但窮能先窮教育?
全台566所偏遠小學正面臨裁併,3萬6377個學童的上學路愈來愈遠愈難
廢校野蠻遊戲,輸掉的會是台灣未來?

遠見雜誌九月號的主題是「學校不見了 上學好難」,和中心學校的減班相比,偏遠地區的學校直間面臨了廢併校的問題,最大的原因是節省教育支出,其次的理由則是增加同儕互動,增進學習成效。為了鼓勵廢併校,政府單位甚至鼓勵地方政府每廢一校增加120萬獎勵金,地方政府也隨之風風火火的進行,讓原先在學習上弱勢的孩子們,成為更弱勢更辛苦的一群。

文中,洪蘭教授提出一個說法:「裁併校第一個可能產生的問題就是中輟生增加。裁掉一所學校,可能要多蓋一間監獄。」

看到這份報導的時候,心中非常不舒服。我不是很明白,孩子們的教育,真能用金錢數字來衡量?大陸有句順口溜「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而今在教育理念上,我們已經比不上對岸了嗎?

我一直在山區服務,這三所學校都是不滿60人的小校。校內的孩子,住的近的走路來上學,遠些的坐公車,在更遠的就得住在學校宿舍了。看著十八天前才滿六足歲的小智,也和哥哥姊姊一起住校,真的很不忍心。

在山中服務,深深的感覺到學校像是一個社區的中心,學校的教育增長了社區居民的智慧,除了正規教育,相關的部落大學、成人教育班也多由學校或教會舉辦。學校運動會或相關活動,在村中也是大事一件。廢掉了村中的小學,琅琅讀書聲不見了,社區的凝聚力似乎也隨之斷去。

看到報導中搏海上學的阿雄,由調皮活潑變得自閉而低成就、在崎嶇道路上騎車七公里上學,還得餵豬顧家計的阿龐、還有得花上一個半小時搭老舊校車穿越危險道路上學的霧台國小學童,真的很難過、很不忍心。我總認為教育不能犧牲少數人的方便或利益而去省錢,難道這些孩子住的遠是錯的嗎?活該被剝奪受教育的權力嗎?城鄉的差距、貧富的懸殊已經讓孩子們先天弱了一截,廢併校後,只會讓他們更辛苦、更加不如人。

看到伊甸基金會與遠見雜誌的募款,有些悽惻,教育居然要靠民間的力量去支持,我們的政府都做什麼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90960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